就算是要找蘇澤報仇,也要等日後,而不是現在,更不是今天!
公孫家族的旗幟,依然高高懸掛在西門。
“爹,烏桓的軍隊撤退了!”
站在城牆上的公孫續,臉上露出一絲喜色。
旁邊的公孫瓚也是鬆了一口氣:“不錯,總算是撤了。”
原本已經絕望的漢軍士兵,看到這一幕,都是喜極而泣,他們終於可以活下去了!
蘇澤率軍進城,眾人看著這支古怪的隊伍,都是一臉的好奇。
蘇澤身後的兩百名劍衛,個個身披鬥篷,神色肅穆,氣勢逼人。馬蹄與鎧甲碰撞的聲音,帶著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殺意。
縱然是公孫峻,也不禁嘖嘖稱奇:“世間竟有如此強大的軍隊!統帥是誰?蘇?“是不是換了個護衛隊長?”
直到看到蘇澤,他才恍然大悟。
當公孫瓚知道劉虞已經答應了烏桓的臣服後,更是怒不可遏:“邊陲之地的蠻人,畏懼權勢,卻無懷德之心,丘力居更是野心勃勃,在黃巾之變的時候,他就盯上了烏桓,張純和張舉之的叛亂,定然與他有關!”
公孫瓚身為騎兵都尉,肩負著鎮國之責,常年征戰邊疆,對這些人的情況,自然是了如指掌。
公孫瓚不像劉虞那樣是個文臣,他知道胡人是靠不住的,也不能任由他們為所欲為,否則邊陲將會風雨飄搖,後患無窮。
劉虞懷柔之策,不過是暫時的,數年之後,烏桓又卷土重來,聲勢更盛,禍害更甚。
直到建安十二年,張遼才將其斬盡殺絕。
蘇澤自然知道這一點:“我同意伯圭兄的說法,但我們這些愚蠢的州牧,卻不是這樣認為的。”
公孫瓚對蘇澤嗬斥劉虞,也是深以為然。但他為人耿直,常年在遼東打仗,自然不會明白朝堂上那些迂回的心思。
蘇澤無奈,隻能解釋道:“劉伯安覺得幽州太過貧瘠,不宜出兵,需要休整。而大草原浩瀚,我們今天若能將烏桓國、匈奴、匈奴、鮮卑人、扶餘,都將是我們的天下。殺了他,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消耗他的實力,給他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