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分內城、外城、城郭三部分。
洛陽城的外城沒有城牆,隻有城郭。內城的城牆也不是禦敵之用,而是為了區分貴族與老百姓,能住在這裏的非富即貴,地位最低的也要是富商才行。
內城的巷道,稱為“閭”,即門內的意思。而“閭”中出生的孩子,大多屬於官二代、富二代,當時稱為“閭巷少年”,相當於後世那些“大院兒裏的孩子”。
曹操、袁紹等就是閭巷少年的代表,兩人一起搶人家新娘子、偷宦官家的東西……結交的人既有張邈這樣的富二代、許攸這樣的世家子弟,也有何顒這樣的街頭鬥狠之徒……這夥人每天混跡於賭場酒肆,上演著一出東漢版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郭”則是區分外城與郊區的界限,“郭”也沒有城牆,隻有護城河——其實也起不到守護的作用,隻是提供城市用水和水運而已。
內城和郭之間的外城,便是“裏”,也就是平民百姓居住的郭區。“閭”和“裏”是東漢時期城市的基本規劃製度,稱為“閭裏製”,就是三國之後“裏坊製”的雛形。
眾人進入洛陽城已經是入夜時分,此時的洛陽城雖然也有宵禁,可還不像後世那麽嚴格,僅僅是關閉內城的城門和閭門罷了,郭區居民還是可以自由出入的。
所以此時的洛陽內城中雖然有高檔酒肆飯館,但一到晚上就不怎麽熱鬧了,真正熱鬧的地方反倒在外城郭區。
眾人所去之處在洛陽東門外的馬市。
糜章帶著眾人沿著狹窄陰暗的街道前行,四周的空氣中滿是糞便和牲畜的味道,走了約莫一盞茶的時間,前方出現一個看起來頗為破敗的大院,院門處豎著一麵旗子,上書幾個大字:“沈記車謁舍”。
謁舍,也就是客棧,漢代時稱作謁舍,它專門服務做小生意的人,在馬市附近頗多這種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