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言傳身教的方法,對教書先生的眼界三觀要求極為嚴格。
杜如晦都高看了講台上教書先生了。
課間休息,一個婦人端著一盆雞蛋走了過來,學生們歡呼著可以吃蛋了。
林北也在這個時候準備離開。
那教書先生連忙小跑著向林北,對於其身邊的杜如晦並不感興趣。
“林先生,這課程是否滿意?”
林北笑了下,說道:“還不錯,不過現在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提問,陳先生也知道,能夠提出問題的前提是知道問題,還有就是,不要講太多大道理,講了學生也不一定懂,我的要求又不高,主要是樹立正確的三觀就行了。”
這位教書先生姓陳,名旺達,屬於寒門,家中落魄了之後,逃難來到這裏,被林北收留。
陳旺達有些為難,在經過社會洗禮之後,他一直將林北認作自己的授業恩師,至少在他看來,林北雖然年輕,但是有大智慧,因此行事方麵也努力向林北靠攏。
“學生知曉,那林先生若有空閑,還請指導一番學生。”
一旁的杜如晦聽著兩人的對話,再看看那一臉嚴肅的陳旺達,原來這些都是拜林北所賜。
“讀書、識字、算學,你有哪些不懂的?”林北好奇道。
“都不是,學生想學種田。”陳旺達一本正經說道。
林北點了點頭,回道:“那可有些麻煩,陳先生知道的,現在村裏讀書識字的本來就不多,人手不夠,不過你要是有時間,可以問一下鄰居,他們才是實踐者,其它的,等你有疑問之後再說。”
聞言,陳旺達喜笑開顏道:“學生一定努力。”
杜如晦算明白了,兩人互稱先生,但是一人自稱學生,這是各算各的?
至少這個林北應該沒將陳旺達視作自己的學生。
“這位是杜尚書,至於是什麽尚書,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