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今日,曹傑念其可見,帶兵離去,假以時日,也定會有他人來攻打徐州。
與其拱手於他人,不妨趁現在,自等師出有名,奪取這一切。
“陶謙,汝縱使部下,殺害我弟,若非我趕到及時,怕是我父親也命喪當場,此仇不報,天理難容。”
“但我念你披麻戴孝,便給你三日時間準備兵馬與我交戰。”
見大戰不可避免,陶謙也無言可說,回到城中,隻能祈禱援兵能來此相助。
另一邊,陶謙之子,先後來到袁紹袁術領地,但二人皆不願派兵相助。
曹傑之名,威震八方,誰願意為一陶謙,觸及眉頭。
直到公孫瓚之領地。
公孫瓚本也不願派兵相助,先趕走他陶謙之子,來到一人身前,“玄德兄,你說我該救陶謙呢,還是不救呢?
在其麵前之人。
正是劉備,劉玄德。
在盟軍解散之後,劉關張三人便四處奔波,最終投奔於公孫瓚麾下,任別部司馬一職。
“我去徐州,救助陶謙。”
公孫瓚聞言眉頭微皺下。
“此戰凶險你我皆知,那曹傑,可謂一代英豪,力摧呂布,算無遺策,與此人對峙,怕是會惹火上身,而這也是我擔心的地方。”
“陶謙此人,乃是儒雅之士,固守徐州多年,治國有邦,是為仁公,此人若死,可謂是天下之罪。”
“我不會袖手旁觀,再者,吾與曹公,有些許交情,看在我的麵子上,或許他會停止攻打。”
公孫瓚點頭應下。
“也罷,既然你執意要去,那我便給老弟你五千精兵,良馬百匹,出發徐州救助陶謙。”
“在下,不要將軍一兵一卒,隻想向將軍借一個人。”
“何人?”
劉備望向身邊,一白麵白袍,頭戴銀盔,氣勢不凡之人。
“常山,趙子龍。”
三日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