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少府工坊。
曹操看著麵前比人還高的一摞摞紙張整齊的碼放在一起,眼睛都瞪圓了。
“子桓,你這造紙的速度,為父怕是一年也用不完啊!”
別說曹操一年用不完,這些紙就算整個朝廷來用,也夠用個十天半個月了。
“這新紙的製造,比普通的草紙有什麽訣竅嗎?為什麽造的這麽快!”
曹操在工坊內環視一周,發現工匠的人數並沒有明顯變化,工具也還是原來的造紙工具。
這令他大為驚奇,忍不住向曹丕問道。
曹丕聞言微微一笑,開始向曹操介紹起什麽叫做流水線生產方式。
此時雖然已經有了成熟的分工協作,但距離流水線生產方式的差距仍舊不小。
曹丕的一番解釋下來,令曹操倍感新鮮的同時,也大受啟發。
“子桓,你提出的這個流水線生產方式,不僅能夠用在紙張的生產上,用在其它方麵也未嚐不可。”
“沒錯,不過想要流水線作業的前提,就是每一個生產的步驟,都要標準化,不能夠憑感覺來進行。”
曹丕聞言點了點頭,然後指出流水線生產的關鍵點。
曹操見到紙張的生產過程後,對曹丕的說法無比認同。
隻是他對於曹丕一次就生產這麽多紙張,仍舊有些奇怪。
紙張的保存不像布帛,更加懼怕潮濕和蟲蛀,生產這麽多紙張光是儲存就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子桓,這紙張雖然十分好用,但是不用一次就生產這麽多,朝廷要處理的文書,主要還是送上來的布帛奏章。”曹操向曹子桓建議道。
“父親,我造這麽多紙出來,不僅僅是給您和朝廷日常所用,還打算出售其中的一部分。”
曹丕明白曹操在擔心什麽,神情輕鬆的解釋道。
“這紙確實能夠賣上一個好價錢,不過也就是薄利多銷罷了。”曹操聽過曹丕的理由後,並沒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