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蛐蛐
我上學的時候,天津還沒建平津戰役紀念館和周圍的樓房,從中環線的子牙河橋往西走,都是墳地,有的墳頭離馬路隻有幾米遠,十分荒涼。有一年夏天放暑假,我和另外三個夥伴去那邊捉蛐蛐。
我當時隻有十六歲左右,同去的有兩個跟我差不多大,還有一個是小孩,才八九歲。我們四個人當天白天跟別人鬥蛐蛐輸了。聽一個賣破爛的老頭說,在子牙河橋往西的墳地能抓著“棺材頭”,就是一種大腦袋大門牙的蛐蛐,很厲害,很能咬,不過現在好像都絕種了。
我們聽了這件事後,晚上就騎著自行車去了。隻有兩輛車,閘皮都掉沒了。我們帶了手電和水壺、蛐蛐籠子,水壺裏灌的是綠豆湯。天太熱,放了一路,下車時發現都餿了,幸虧沒喝。
因為那邊沒路燈,騎車容易掉河裏,所以大夥把自行車放到橋底下,然後走路進去。夏天天黑得晚,但到那兒已經全黑了,沒有表,估計八點半了。那條河跟中間的土路、墳地都是平行的,互相緊挨著。
九十年代,那一帶還很荒涼,河裏常有各種浮屍,也不能說經常有,反正每天從那兒過,一年能看見三四回。
我們順著路往前走,沒打算進墳地,想在附近抓幾隻蛐蛐就回去。草叢裏蚊子特別多,還有特別大的飛蛾,都往亮著手電的地方撲,草窠子裏全是蛐蛐叫。我們當時挺高興,覺得來對了,沒感到害怕,就是怕走散了,因為隻有一隻手電筒。
我那幾個哥們兒都有玩蛐蛐的經驗,聽聲音就能知道是不是能咬。他們先在墳地附近轉悠了一陣,聽聲音覺得沒有“棺材頭”,都是什麽“三尾巴戧子”之類的。最後不知道誰提議,說要進墳地,不能白來一趟,結果大夥就壯著膽子進去了。
剛走到深處,有人發現墳頭上有個東西。我們拿手電一照,隻見兩隻眼睛跟燈泡似的冒金光,不知道是黃鼠狼還是野貓,真給我們嚇壞了。大夥扭頭往回跑,跑到路邊的時候,都說實在太嚇人了,別抓了,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