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長安,有一名女子叫魚玄機,一名魚幼薇,此女生於唐宋年間。魚玄機不可不謂是一名奇女子,色既傾國,思乃入神,姿色可謂是傾城傾國,而又天生聰慧,才思敏捷,尤其喜歡讀書屬文,尤致意於一吟一詠。由於天資聰穎,她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悉心栽培。五歲誦詩,七歲習作,出口成章,待到十一二歲時,已經名揚長安,表姐說道這裏時,嘴角掛著笑意,眼神迷離起來,恍如隔世。
當時的慕名而來上門求詩的人每天絡繹不絕,幾乎快擊破了門檻,年幼的魚玄機當時在長安城影響力有多大可見一斑。
後來,魚玄機的父親過世。悲痛的魚玄機跟隨著母親搬到了當時的平康裏——當時的妓院聚集地居住,平日中和母親一起做一些漿洗的工作,用來戶口,日子過的也很窮苦,但是她也從未一直放棄過吟詩寫作。每日仍有一些上門拜訪的門客求詩。
直到魚玄機十歲那年,長相貌似鍾馗的大詩人溫庭筠登門拜訪,慕名而來,見到魚玄機,溫庭筠很是激動,此時,門外江邊柳樹林裏,樹枝飄搖,意境甚美,溫庭筠當即便要求魚玄機以“江邊柳”為題賦詩一首,魚玄機沉思片刻,不慌不忙道:“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春水麵,花落釣人頭。根老藏魚窟,枝底係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複添愁”。這就是魚玄機後來傳世的《賦得江邊柳》。
溫庭筠大吃一驚,深深的為魚玄機的才華所折服。於是乎當機立斷收了魚玄機為徒,做了她的老師。
不久溫庭筠離開長安,魚玄機寫下一首《遙寄飛卿》表達思念遠人:階砌亂蛩鳴,庭柯煙霧清;月中鄰樂響,樓上遠日明。枕簟涼風著,謠琴寄恨生;稽君懶書禮,底物慰秋情?
溫庭筠和魚玄機便一直保持著介於朋友和師生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