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正值盛夏,我剛剛進入公安局工作不久,局裏接到一個案子,說是位於黃河街的一家糧站連續4個月收到了假糧票。那時還是計劃經濟,糧食定量供應,老百姓每個月都要在27日那天到定點糧站去領下個月全家的口糧。
案子並不複雜,卻有些蹊蹺。據糧站張主任介紹說,最開始發現假糧票是3月27日,假糧票是一張麵值為5市斤的遼寧省地方糧票。造假者非常聰明,5市斤在市麵上用得最多,一般不容易被發現。
4月27日,附近居民領完糧之後又發現了一張同樣的假糧票。在接下來的5月、6月的兩次居民領糧時,糧站專門增派人手,加大了檢查的力度。尤其是對5市斤的遼寧地方糧票檢查得尤為仔細,幾乎每一張都要經過幾個人的反複檢查,直到確認無誤後才收票。可到晚上結賬的時候卻依然發現了一張麵值5市斤的假糧票,這是最離奇的地方。
接到報案後,局裏安排治安股的股長劉漢中帶著我、文德、陳彥生三位新人接手這個案子。劉漢中那年45歲,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因為負過重傷,整天病懨懨的,人也很清瘦,從外表上看沒什麽精氣神兒。
7月22日那天下午,我們一行四人來到了黃河街糧站,遠遠地看到糧站工作人員正在卸糧,場麵亂哄哄的。待我們走近時,看到進進出出忙碌的人群中有一顆尖尖的光腦袋在不住地向遠處張望著什麽,終於,光腦袋看到了我們。
“唉!看我這眼神兒,總算把你們給盼來了,劉公安。”
“張主任,還是叫我們同誌吧。”
劉漢中和張主任的手握在了一起,張主任微笑著朝劉漢中身後的我們三個新人點頭,算是打了招呼。張主任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小老頭,長著一對縫兒眼,不大的臉盤上掛著一個碩大透紅的酒糟鼻。他的嘴巴很大,幾乎從左耳掛到了右耳,兩顆黃褐色的大板牙突兀在嘴唇之外,走起路來喜歡背著手,背也微微有些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