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晨,陳子明睡到9點鍾還沒有起來。秦亦虎、李毅然與戴所長早就起來了,可是他們都知道子明老師喜歡睡懶覺,誰也不敢輕易打擾。秦亦虎已經從戴所長那兒知道了昨晚子明老師與便利店老板娘的對話,心中正感到納悶:子明老師是怎麽知道10月13日淩晨有兩個人騎自行車從那便利店門口經過呢?而且還準確地知道是由西向東。難道他曾秘密來到過這鎮子上?可是他為什麽又不曾說過呢?那騎自行車的人與現在的案子又有什麽關係呢?
其實,陳子明早已醒來,他正躺在**進行靜靜的思考,他必須將與案情有關的許多碎片以合理的邏輯串連起來。當某些碎片之間的空隙太大而無法連接時,他就要進行跳躍性的思維而尋找符合邏輯的最接近通路。而這種跳躍性的思維是需要靈感的。
當昨日下午在桃花溪畔的17號別墅進行現場勘查時,細心的陳子明發現,在別墅院子裏靠近院門左側的水泥地麵上有兩輛自行車停放的印跡,那印跡雖然很淡,但卻比較清晰。由於10月10日、11日剛剛下過雨,因此那印跡必然是12日留下的。12日,天氣剛晴,外麵的地麵還有些泥濘,但院子裏的水泥地麵已經幹了,所以自行車如果是從外麵進來,就很容易留下車輪的印跡。陳子明已經問過戴所長,當警方10月13日來現場勘查時,沒有任何警員是騎自行車過來的,當然也就不可能將自行車推進這院子裏。既然林玉榮和林進才都遠在城內,別墅的院門又理應鎖著,又有什麽人能夠進入院子而留下印跡呢?況且,是兩輛自行車!倘若那假想中的雇傭殺手由北窗而入,又緣何會在前院留下自行車印跡?這是根本說不通的。即使說是雇傭殺手留下的,那麽,既然有兩輛自行車,就說明雇傭殺手是兩個人。倘若的確是兩個人,林進才就不可能將兩個雇傭殺手同時殺死。也就是說,10月12日晚上11時,林進才在百花園小區23號樓道門口抬著的並非是雇傭殺手的屍體!此時,陳子明的心中對案情已經有了幾分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