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幾天集中排查嫌疑車輛,除去張家豪與三個橫死者的關聯,這也算目前為數不多能看得到摸得著的線索。車管所給出的資料,相關品牌車係在本地有1260台,通過進一步研究確認,視頻中出現的車為該品牌車於2017年生產的一款經典車型,在本市有485台,而通過車牌號篩查,能與視頻中出現的任何一個數字對應上的該款車隻有22台,經過問話均排除嫌疑,也就是說,剩下的463台需逐台排查,這還沒考慮外地牌照車輛的問題,排查範圍實在太過龐大了。其實這也是現實中警察辦案的最常規狀態,所謂高科技手段隻是輔助,大多數時候還是要靠偵查人員不辭辛苦地奔波走訪和麵對麵的交流。
排查車輛有沒有效果先不說,能夠發現這種犯罪人開車跟蹤尾隨被害人的模式,結合寧雪墜樓前同樣也被一個高個男人從電梯一路跟蹤到酒吧的情節,至少可以證明犯罪人選擇目標的方式是隨機性的。不過這種隨機指的是時機和空間,並非是說任何人都能成為犯罪目標的,犯罪人有他選擇目標的一套標準,同樣地,在被害人身上也一定有能激發犯罪人作案的因素。
那麽來看看目前已知有可能是被同一個犯罪人作案致死的三個被害人——寧雪、吳俊生、孫小東,他們遇害前身上有什麽明顯的特征呢?寧雪就算親眼撞見未婚夫**,卻仍不願相信未婚夫出軌的事實,還執意要與其成婚,這個婚結得不可謂不卑微;吳俊生豪擲千金、意氣風發,自以為與美女主播情投意合,可以發展線下情緣,未承想被“美顏”蒙騙,還被斥為願者上鉤的傻×;孫小東遵循真理,為紅顏一怒,為正義發聲,到頭來反倒遭到排斥而丟掉工作,成為辦公室政治的犧牲品。總結起來,這三個人在生活中的境遇,可以用三個字概括,那就是“失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