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孫承宗、王承恩、韋東臨和周星漢一行人到達神機營大門時,熊文燦和鄭芝龍一行人已經在營門外等侯。
京營指揮使李邦華看到崇禎一行,馬上迎過去。行禮後,略作寒暄,一行人進了神機營。
李邦華在前帶路,將崇禎一行人領到了神機營的射擊場。
崇禎坐在點將台正中,孫承宗、王承恩、熊文燦、鄭芝龍等人分立兩旁。
李邦華大喝一聲:“可以開始了”。
一會有三排官員從一旁手持火銃跑了出來,然後列隊背對著崇禎他們,離崇禎有30米遠的距離。在崇禎前麵站著一排禁衛軍,手持盾牌。即使手持火銃的官兵有人想刺殺崇禎,首先有禁衛軍的盾牌擋著,而且30米遠的距離,基本上超過了火銃的射程,危力也大減。
黑火藥起作用的就隻有三種物質:硝石、硫磺和炭。華夏以前有技術,沒有科學,就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火藥的發明來自煉丹的實踐,理論為陰陽五行,可惜的解釋也是陰陽五行,陰陽五行是很宏觀的解釋,沒有深入到微觀。
後人根據陰陽五行理論,還在裏麵加了一些亂其八糟的東西。明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對火藥的記載是,“凡火藥,硫為純陽,硝為純陰”。
火藥技術傳到歐洲後,歐洲對火藥的研究則走向微觀,搞清楚了火藥中起作用的隻有硝、硫磺和木炭三種物資,並確定了比例。華夏通過經驗改進火藥技術,歐洲人則通過定量、觀測和實驗的方法改進,明朝時西方火藥技術已超過華夏。在明末大放光彩的紅夷大炮需要進口火藥才能發揮出完全的威力。
射擊靶在正前方,大概70米遠的地方。崇禎坐在點將台上下麵的情況看得清清楚楚。
崇禎看到站在一旁的軍官揮了揮旗幟,應該是下令射擊。
接著聽到一陣“砰砰砰”的聲音,第一排士兵射擊完後,馬上後撤,到最後一排,開始上彈。第二排前進成為第一排,射擊,然後又聽到一陣“砰砰砰”的聲音。第二排後撤成為最後一排,開始上彈。第三排成為第一排後,射擊,然後又聽到一陣“砰砰砰”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