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說道:“臣想把關寧錦防線向前推進,重新修複大小淩河二城。希望皇上能批準相關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大小淩河城二城在之前已經兩修兩拆,最後都是以明軍的失敗而告終。把關錦寧防線往前推進,是孫承宗一直的心願;收複遼東故土是其後半生的追求。
真實曆史上,孫承宗在1631年派祖大壽攜帶三萬多軍民第三次重修大淩河城,修了半個多月,被後金兵發現。後金兵派出兩路大軍,一路兩萬餘人;一路5萬餘人,由皇太極親自率領,進攻大淩河。
皇太極的大軍,挖深溝,築高牆,深溝足足四道,高牆足足一丈多高,將祖大壽的大軍重重圍住。皇太極采取了圍點打援的戰術。
孫承宗派出四次救援,第一次2000人,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6000人,第四次4萬餘人,四次救援都以失敗告終。
祖大壽部隊缺糧,開始吃軍馬,最後吃人。被圍三個月後,祖大壽攜剩下的一萬多人投降。這一萬多人可都是關寧軍的精銳。皇太極得了這一萬多降兵降將,實力更是大增。
在吳橋兵變的孔有德部,本來也是被調遣去救祖大壽的。
崇禎問道:“大淩河城距離錦州城有多遠?”
孫承宗說道:“有30多裏。”
崇禎問道:“如果修築大淩河城的軍民被圍怎麽辦?”
孫承宗說道:“臣會派關寧軍精銳保護修城,如果被圍,可以調派軍隊去解圍。”
崇禎問道:“大淩河城已經修築兩次,兩次都失敗了。如何保證這一次就能成功?”
孫承宗說道:“現在國庫充盈,實力可比前兩次要強得多。”
崇禎問道:“如果大淩河軍民被圍,你能不能派出可以和五萬後金騎兵野戰的軍隊?”
孫承宗陷入了沉默。
崇禎見孫承宗有點沮喪,寬慰說道:“朕知道正相收複遼東心切,朕又何嚐不是如此。但此事急不得。大淩河兩修兩拆,說明我大明軍現在進攻能力不足;但是後金兵也是在關錦寧防線遭受一次次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