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之地,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渭水洛河衝刷出水係發達、土地肥沃的八百裏秦川,是以關中沃土雖占天下三分之一,富庶程度卻遠遠超過其他疆土。
及其前朝開國,煬帝開鑿江南大運河,疏通永濟、通濟二渠,華夏漕運河道由此開始從零散被整合進兩渠體係。
曆朝曆代皆在前朝運河基礎上修葺翻新、維護河道。
這條在神州大地上縱橫牽連的水脈,貫穿沿海與平原,不管是南方稻穀、北方麥麵,還是新鮮果實、時令特產,全都源源不斷運抵長安。
從此以後,漕運溝通南北,聚天下諸津於關中。
每年開漕之後,江麵浩浩****,千船畢集鱗次梯航,弘舸巨艦千軸萬艘,貿易往來萬商繁榮,成為溝通南北的交通經濟大動脈。
隴元鎮看著這本古色古香、卷軸裝裱《漕運圖誌》。
拿在手上平平無奇,跟跳蚤市場上五塊錢三本的《如來神掌》沒什麽區別。
怎麽看,怎麽像是江湖郎中拿來騙小青年的把戲。
他心中腹誹:“就這?費勁扒拉查完案子,就弄了一本破書?”
隴元鎮不以為然鬆開卷軸,目光接觸內頁的一刹那,眼前仿佛展開了一張三維地圖!
圖中大地厚重真實,青霄卷雲奔騰,九州國土中的所有水脈,都化作蜿蜒遊走的水龍,分割出華夏的三山五嶽、五湖四海。
在那險峻高山和千裏平原間,甚至能看到一個個小人兒在勞作。
運河脈絡、水流走向、季風影響、雨季水量、淤泥堆積、汛期旱季、改道斷流……
每條河流的一切信息,全都工筆撰字顯現在空中。
上到即將下雨產生的烏雲,下到從河中逆流而上的魚群。
大到國土之上的河流調度,小到河中帆船中的鉚釘細線。
事無巨細、由簡入繁、方方麵麵、林林總總,甚至連河中的特產生物、水草百魚都顯示得一清二楚,如同三維疊加的立體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