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端官場黨派傾軋,鬥得跟烏眼雞似的,勳貴之中,大多數都已經是閑散宗室,還有那在朝前活躍的,大多是以平亂從龍的武閥功臣,請武閥中人來審,必定高高拿起輕輕放下,到最後不了了之。”
“清黨多出翰林弘文,他們這些人從科舉路子殺出來,頗為恃才傲物,仗著才華壓根看不上勳貴,同時他們也頗為激進想推行所謂的新政,第一個削的就是勳貴武閥爵位和俸祿,雙方早已勢如水火,要讓這些人查起來,怕是要掀翻了大端的天。”
“元黨嘛,大多是舊門閥恩蔭官、以及長平時代、明皇朝的斜封官,他們喜歡的是九品中正製下的門當戶對之官,壓根也看不上寒門草民出身的清黨,與武閥聯姻已久,若即若離、彼此利用。”
“再加上聖人頗為倚重宦官,若是讓宦官來主導案情,難免有落下帝黨碾壓三方的口實,與公正背道而馳。”
“若沒有禦史台、大理寺、不良衛的製衡監督,這些人早就吵翻含元殿,為了平衡各方勢力,主官不會從這四黨中選。”
“思來想去也唯有崔公很特殊,除了以上三點,崔公並未參與過平亂從龍,也和前朝的門閥沒什麽關係,他同時又沒出身於科舉,當初隻是大理寺的小官,這幾十年一步步走上來,無無派、清正廉潔,最合適不過。”
“屬下想,三司主官一定是崔公、而三位副官應分別從宗室、清黨、元黨中選,至於陪審官應該會有禦史台官、刑部,起到監督審核作用,同時,帝黨宦臣隨時給宮內遞消息。”
“如此,才能保證公平公正公開,這樣得到的結果,哪個團體都不敢說是冤案偽證!”
眾人正說話時,綠袍小文官遞來碟冊,高盛通對著碟冊上的三司名單一陣嘀咕,眼睛閃過恍然大悟之色。
“三司會審主官為崔顥,左審官為聖人的表弟梁王、右審官為清黨戶部侍郎高昌閻、中審官為禮部侍郎並光祿大夫鄭衡,其餘人跟你說的大差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