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
在基督教的傳說裏,人類生而俱來,就帶著洗脫不掉的“罪行”。
確實,誰讓我們生下來就長得那麽好看呢?
我也是“罪”了!
咳咳,回歸正題。
十三世紀道明會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列舉出了各種罪惡的表現,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欲。
可是,於我個人而言,這個時代最大的罪行說是冷漠,一點都不為過。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是《被嫌棄的鬆子的一生》裏的一句經典台詞。
親人曆盡千辛萬苦才找到她死亡的真相。
霸淩、孤獨,以及旁人令人窒息的冷漠,讓她感受不到絲毫的溫存。
她說了很多次抱歉。
可是,到底誰才是罪人呢?
罰。
因為遲到而被罰站,因為做錯作業而被罰抄,我們從小到大都不免麵臨或者見證各種獎勵和懲罰。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知道了哪些不能做、哪些可以做。
懂得克製,這似乎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
隻是,廣義上的懲罰,似乎人人都能避免——草履蟲尚且知道趨利避害。
而狹義上的,心靈上的自我懲罰,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容易規避。
偏執、社交恐懼、冷漠、喜怒無常、懦弱……這些真是“磨人的小妖精”!
有時是因為過分追求完美,有時是對自我的疑惑和否定,我們總在某個時刻對自己進行深刻的苛責,如同深陷泥潭的葫蘆娃,無法自拔。
而這層層掙紮和自我否定,將不斷地翻茬出新的傷口,然後愈合,如此輪回不斷,有人沉淪到底,有人得到第一千零一次重生。
救贖。
世間的種種,誰都能說個二三四,但是,隻提出問題而不給答案,這純屬耍流氓的行為。
我們知道,救贖之路還很漫長。
“放下所有,讓我飄流在安靜的夜空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