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看著眼前的紅薯苗。
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氣,心中激動萬分!
紅薯這東西對於如今的大秦而言實在是太過重要了,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可以挽救大秦的一種作物。
要知道,大秦如今的賦稅是十之有三,再加上一些其它的雜稅,林林總總恐怕接近了五成之多。
以一畝地的產值來算,每收貨一百斤糧食,就需要繳納五十斤,剩下的五十斤糧食,才是百姓的。
若是百姓手中的田地少一些,隻有十幾畝,一年剩下來隻有數百斤糧食供一年到頭吃,是基本上不夠的。
所以大秦之中的大部分百姓,一天隻吃兩頓飯,一頓早上,一頓晚上,中間的時間,基本都在挨餓,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一日三餐的概念。
而且就算是如此,就算那戶人家省吃儉用,儲存糧食,一年下來能存上百餘斤便已經是頂天,更別說是儲存用來度過葉閑口中所說的,大秦的那些日後的災禍。
可若是所有的田地都用來種紅薯呢?
按照畝產四千斤來算,十畝地就可以產上整整四萬斤紅薯,哪怕是折半,也有兩萬斤之多。
再結合一些大秦之前的糧食混著吃。
一年下來,每個百姓至少都可以多存下來數百斤的糧食!
如果是一戶人家,就是儲存上數千斤也不是不可能!
按照此種情況發展,就是日後大秦災禍連綿,普通的百姓們,也可以依靠儲存的糧食來度過。
不至於因為一次災禍下來,顆粒無收而導致賣兒賣女,家破人亡。
百姓吃飽,人人享福,這僅僅是紅薯從表麵上帶來的優勢。
其背後的深層寓意嘖更多。
有了更多的糧食,便意味著更多的人口,而擁有更多的人口則意味著大秦可以擁有更多的軍隊,如此一來。
也將不會出現那種六國遺民起義,而無兵力鎮壓的情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