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秦:教書五年,長城變歐式了?

第十四章:兩策治舊爵

大秦以律法為本,自從商鞅變法開始,整個大秦的律法的完整性以及效用,就開始領先於戰國時期的其它六國。

到了嬴政這一代時,整個大秦的律法已經達到了當時的巔峰。

一個空前絕後的地步。

但同時,這樣繁雜的律法也造成了一個大問題。

大秦的百姓,是由數百年前起,就開始逐漸適應了大秦的律法,這中間是一個極為蠻長的過程。

這才讓百姓懂得了大秦的這些法律。

但如今大秦一統,對於六國的遺民卻是不同。

尤其是那些守舊的六國遺民。

心中依舊念的老六國的律法,對於大秦的律法,也是陰奉陽違。

按照從前,為了讓這些遺民好好治理六國遺留下的土地,也隻能聽之任之。

但這一次嬴政與李斯,是鐵了心,一定要變法。

如今大秦的根本已有,隻需要將紅薯幼苗,開始推展到大秦的土地上即可。

這個時間雖然不短,但以如今的大秦國力,還是完全能夠撐得住的。

在將種植紅薯一事安排下去之後,第二日,嬴政便召來了一眾大臣開始商量變法一事。

不論是提出變法的李斯,亦或者身為秦國君主的嬴政,對於這一事,都有著自己的思量。

改革土地這一事,大秦並非首例,曆朝曆代皆有人提出改革,但下場基本上都是淒慘無比。

諸如商鞅雖然最終在秦國改革變法成功,但最終也被那些守舊的貴族們,逼的落下一個車裂而死的下場。

沒錯,六國有貴族,大秦自然也有。

隻是如今的大秦,經曆了變法之後,已經比從前好的太多太多。

所以說,此時的秦國,在變法上的優勢,可謂是得天獨厚的。

首先大秦已有了一次變法成功的例子,百姓皆可獲得田地,這事在朝堂之上,雖然還有一些保守派會持反對意見,但已經影響不到了總體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