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唐

第二十章 煉鐵廠

登州城南四十裏,南萊山。

南萊山隻是登州城南麵的一處不出名的小山,此時卻被數百新軍將士把守住了上下山地道路,同時不斷有一隊隊地民夫扛著各式各樣的物資向山上攀去,很是喧囂。

此時地南萊山已經變成了一處巨大地工地,如果能夠從天空俯瞰地話,就能看到南萊山中有三處巨大的工地,由東向西一字排列著。

李從燕帶著吳從漢已經在山腰上的工地住了幾日,正在現場指揮這裏的修築事宜。

李從燕如此看中這裏,就是因為南萊山的東部山坳裏有一處富鐵礦,而在南萊山的西麓,還有一處露天煤礦。可以說南萊山天然就是一個建設煉鐵廠的上選之地!

“煉鐵廠就設在山腰的緩坡上,再調集三百民夫過來,十五日之內要將那裏全部平整完畢,基建事宜同時展開,不得延誤!”

“喏!”

“另外西麓的煤礦、山坳內的鐵礦也要同期建設起來,就用我設計的樣式進行,切記要確保通風、防滲水,要保證下井工匠、民夫的安全!”

“喏!”

“還有,馬上就要入冬了,民夫和新軍將士的禦寒衣物要盡快調集到位,木柴、火油等禦寒之物也要多多準備。施工期間不能發生凍傷人的事情,更不能出現民夫凍死的情況,否則我必定嚴懲不貸!”

“喏!”

吳從漢叉手說道:“請主上放心,此事我親自督辦!”

隨後李從燕等人來到東部山坳裏的鐵礦廠所在地,特意查勘了礦井的地點。

經過大唐三百年的積累,此時開礦的百工已經能將開采係統延伸到數十米深的富礦帶,利用木立框支撐,在地層深部構築龐大的地下采場。不過此時礦井的通風還是一個大問題。

於是李從燕借鑒後世的知識,對開礦技術進行了改良,采用豎井、斜井、盲井、平巷聯合開采法進行深井開采,利用井口高低不同所產生的氣壓差形成自然風,以此來解決通風問題。具體的細節還是吳從漢帶著一眾老礦工完善的,此時已經記錄在新修訂的《礦業手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