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底。
春節剛過,李從燕便收到了皇帝李嗣源的詔令。
皇帝李嗣源得知李讚華率部來投非常高興,當即下詔給李讚華賜名為李讚華,封其為懷化節度使、瑞、慎等州觀察使,所率部曲亦賜姓名。
李讚華,應是李讚華,此時收到李從燕轉呈的詔令,激動得淚流滿麵,與一眾部下高呼萬歲謝恩。
隨後李從燕在刺史府內設下飯食,與李讚華對坐飲酒。
“讚華此番前往洛陽有何打算?”
接受了皇帝李嗣源地封賞,李讚華自然要率部前往洛陽麵聖謝恩地。至於被冊封的懷化節度使等職務,也就是個名號和級別而已,至於李讚華需不需要去懷化上任,還要看皇帝李嗣源地心情。
李讚華思索了一下,試探性地說道:“我對大唐局勢並不是很了解,所以一時之間還沒有具體地打算。不知李刺史可否為我解惑?”
“自然可以。”
於是李從燕將目前朝堂的局勢解說了一下,特意提到了李從珂、安重誨、李從厚的三方亂鬥,以及兩川戰事的膠著。
聽完之後,李讚華的臉色有些不好,自己沒想到洛陽的局勢竟然如此紛雜,幾個皇子,朝中又有權臣,這種局麵稍有不慎就會引來大禍,看來到了洛陽之後要小心謹慎一些了。
“不知李刺史可有什麽建議說與我聽?”
李從燕說道:“建議的話,我認為可能的話,讚華還是不要留在洛陽城內。”
李讚華聞言微微一愣,緊接著便大笑起來,叉手說道:“李刺史真乃高見,我先在此謝過了!”
其實李從燕如此建議還是有自己的私心。
李讚華留在洛陽的話,根本不會有什麽實權,充其量也就是一個被擺在門麵上的“吉祥物”而已。這樣的李讚華無法給李從燕帶來什麽好處,最多就是暗中提供一些消息,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