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唐

第五章 組建新軍

大唐兵製以折衝府為戰略單位,故此唐軍士兵也稱作府兵。唐玄宗天寶年間之前,府兵以十人為火,設火長,五十人為隊,設隊正,一百人為旅,設旅帥,兩百人為團,設校尉。

後世《曆代兵製》便盛讚大唐府兵製乃是井田製以來最好的兵製,也正是完善的大唐兵製,才支撐起龐大地盛唐帝國。

眼下李從燕率眾回到登州城開始著手整頓軍務,第一件事情便是整編兵馬,李從燕有感於大唐兵製地完備,想要結合後世的經驗,總結出一套新府兵製,其中重中之重便是要編練出一支完全脫產地軍隊,此次整編就算為將來推行新府兵製做鋪墊了。

李從燕對大唐府兵製度非常熟悉,在原府兵製度地基礎上稍加改動:一火十人,設火長一人;一隊五火、加隊正一人,共五十六人;一旅三隊、加旅帥一人,共一百六十九人;一團五旅、加校尉一人,共八百四十六人。如此各級建製不變地情況下,適當增加了人數。其餘夥夫、醫正、刺奸等,在戰事會酌情增加。

李從燕麾下有牙兵兩百人,此番整編便是以這兩百名心腹精兵為根基,再加上登州本地可堪大用的士兵,先整編出一支“標兵”來,則後再進行擴編。

其實李從燕心中最完美的兵源是農民,而不是這些當兵多年的“老兵”,更不是市井之徒。隻不過眼下李從燕手中沒有太多的實力,隻能先在本地兵馬中湊合篩選一番了。

待到將來一切步入正軌之後,李從燕計劃在登州境內實行募兵製。

募兵製和征兵製相比,耗費的軍費會大大增加,刺史府給予士兵的待遇也要大幅提升。但是募兵製也又有點,首先就是刺史府可以獲得一支脫產的職業軍隊,並且在征戰的同時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對生產活動的影響;其次招募來的士兵素質普遍要優於征兵製的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