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錢還是不虧錢。
這個問題,很是嚴峻。
畢竟,老朱隻是名義上的‘富有四海’。
實際上,內帑真正管錢的人,可是馬皇後。
即便朱元璋並不是妻管嚴,但這一萬兩若真的虧了,他回去也著實不好交代。
一時間。
父子兩人,在車廂裏大眼瞪小眼,竟是不知該說什麽好。
“咳!”
朱元璋咳嗽了幾聲,掩飾尷尬:
“咱還是相信張大人的,張大人說能賺錢,那就肯定能賺錢!”
“是嗎……”
朱標漸生疑心。
抬頭看了看坐在自己對麵的張成。
張成則是微微一笑:
“放心,這水泥產業如今還隻是在鳳陽縣,尚未鋪開,等全省各地都開始引進這水泥了,到時候二位投資的那小工坊,隻怕身價要翻個十倍,甚至百倍!”
“十倍百倍……”
如今,那小工坊的估值就已經有二十萬兩銀子。
不說翻個百倍那麽誇張。
光是十倍的漲幅,那可就是二百萬兩。
大明的國庫收入,一年也就八百萬兩,這個數字直到曆史上的朱棣繼位之後,才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
一直到後來的萬曆,才算到達頂峰,但那也隻是兩千萬上下。
這麽一個小小作坊。
以後竟能頂得上國庫每年四分之一的收入?
這、這如何可能!
“張大人,你莫不是在說笑?”
朱元璋皺眉道:
“那工業新區茫茫多的作坊,倘若都按你說的,翻個十倍、百倍。”
“咱們大明,豈不是要富到流油?”
“這天底下的百姓,還能有窮人嗎!”
麵對老朱的質疑。
張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搖頭笑了笑。
畢竟,朱元璋目前的思維還停留在傳統的農業社會,強行讓他理解工業社會的增值速度,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跟每個人本身的悟性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