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管轄不過一縣,就繳納稅收五十萬。
整個大明一年稅收八百萬。
也就是說,再給他十六個縣,一年即可富可敵國!
張成去鳳陽縣不過經營六年,竟然能憑工商革新,做到如此地步!
“此子,難道真是財神轉世?”
“若此事為真,當真不可思議。”
“噤聲!陛下金口玉言,豈能有假!”
在鐵一般的漂亮政績麵前,所有質疑都是那麽蒼白無力。
朝堂上,群臣麵麵相覷,一時無人再敢開口。
雖然有人還心中懷疑,這數據過於誇張了。
但當著朱元璋的麵,無人敢忤逆龍威,除非是嫌命長。
尤其戶部幾位大臣,臉色難看地交換了個眼神。
隻把張成這個鳳陽縣令暗暗記在心裏,等散朝後,回去就尋機派人去鳳陽調查一番。
但凡被他們挖出張成好大喜功,欺君罔上的證據。
“陛下一心對張成寄予厚望,結果張成橫征暴斂,竟如此苛待鳳陽父老。”
“此事一旦查清真相,到時我們再聯合諸位禦史,一同彈劾張成。”
“就不信,犯下欺君大罪,陛下還不會處死這大逆不道之徒!”
白白挨了老朱一頓罵,李泰心裏是狠狠記了張成一筆。
掌管戶部的他,豈能不知建國初期,百姓休養生息,正恢複元氣。
自陛下登基,大赦天下,全國稅收能收上十之六七都是上天保佑,難得的風調雨順之年。
一個小小鳳陽縣,又怎麽可能憑空脫穎而出,一舉超越五湖四海的稅收總和!
肯定是為官不仁,壓榨百姓!
李泰對張成所謂的工商革新,完全是嗤之以鼻。
不過一介豎子,黔首衣不附體,食不果腹的情況下,他的狂想,豈能成真!
李泰的不忿,同樣看在其他官員眼中。
一些人感同身受,與他邊低聲聲討張成,邊等朝會結束,迅速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