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唐小寶的這封信,趙員外是無比的嫉妒。他操勞了一輩子,祖上蒙蔭才聚財不過幾千兩。這在整個泊縣,已經算得上是有頭有臉的大戶了。
這個唐小寶,竟然在短短數月的時間攬財逾萬。整整撈了一萬七千兩紋銀,這筆銀子隻看得趙員外是眼紅心熱。
來福說讓自己把這書信送到京城趙禦史那裏,就算是趙禦史看在銀子的份上幫唐小寶洗脫罪名。可是這筆銀子最終也會落到他趙禦史手裏,和自己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倒不如自己和知縣陳文秀合作,二人老規矩,二一添作五。每個人分八千多兩銀子,豈不妙哉。
平日裏,陳文秀與這些地方鄉紳們狼狽為奸,幹過了不少生意。對於撈錢的事,很顯然趙員外是輕車熟路。
一個愚蠢的貪官,才會明目張膽的盤剝民脂民膏。首先這會引起民憤不說,一旦被同僚彈劾就會相當麻煩。
一個聰明的貪官,懂得和地方鄉紳狼狽為奸。貪來的錢從來都不是一個人能吞的下的,要學會彼此利益分享,才能長久。
趙員外決定去找陳文秀,他想分了唐小寶的這筆銀子。想到這裏,趙員外興奮起來。他將書信再次的揣進了懷裏,興衝衝的去了縣衙。
陳文秀很滿意,萬貴妃的倒台自己沒有受到牽連,這已經算得上是萬幸了。至於唐小寶,他的死對自己來說毫無關係。
桌子上,甚至於繼續擺上了各地進貢來的貢品點心和水果。對此,這都得要感謝唐小寶。
一旁的夫人周氏,拿起桌子上的一個荔枝輕輕的剝開。荔枝入口甘甜多汁,周氏忍不住歎道:“唉,可惜了小寶這孩子。若不是這次宮裏的事,這孩子對咱們還真有不少的用處。”
周氏終究是個女人,她也同樣使用過唐小寶的那些胭脂水粉。唐小寶一死,這些水粉即成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