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官兵見葉南如此乖順,又幫忙解決了蚊蟲叮咬的煩惱,便是應允了要求,派遣幾個官兵去往兵部內署,通知葉南父親的葉光。
葉南畢竟是閑雜人,並不能進入兵部,便隻能在官署外邊等候著。
葉南並不知道的是,他所謂的父親葉光,已經被兵部戍邊冊記簿列入了陣亡名單,葉南如何都不可能在兵部找到葉光本人。
然而碰巧的是,此時此刻,偽裝成葉南父親的楊廣,卻恰好就在兵部內署議事。
所議之事,正好是漢王楊諒造反之舉被鎮壓之後的處置事宜。
雖然漢王楊諒於汾陽起兵,號稱清君側誅逆臣,被朝廷定義成是造反,但為了能將鎮壓楊諒造反的行為合法化,就不得不讓兵部出具檄文,列舉楊諒罪證,以告天下,同時接管並州地區,將楊諒身邊的親戚與臣子一一誅殺,將所有造反的苗頭扼殺在搖籃裏。
關鍵就在於,這個意義重大的檄文,由誰來寫?
楊廣責無旁貸,就應該扛下這個工作。
但在兵部內署議事廳裏,關於這個檄文怎麽寫,楊廣詢問各個親信,谘詢意見,卻並未從這幫官員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禦史大夫張衡捋了捋長須,拱手恭敬道:“叛亂已平,漢王即廢,臣以為陛下應如以德化怨,不應趕盡殺絕,諒子可逐,近臣該退,檄文筆觸應以寬容為主。”
內史舍人張虔威接著道:“臣以為張大夫所言極是,叛亂一事盡屬於漢王一人,為表皇德,命留漢王,至於其子其臣,更不應對其動刑,並州地廣,命不該絕,心不易攏,望陛下三思!”
“此乃偽德之言!”左翊衛將軍段達麵色怒變道:“陛下,末將以為不該尚德,更不該留情,漢王既然起兵造反,其麾下僚屬定有責錯,漢王子嗣該殺,其臣子也應斬首,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