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長兄景戎
邯鄲城的一萬守軍已經集結完畢,大營正中,一麵紅底黑字巨大的趙字大旗高高豎起。木製的營寨門前,站著兩排手持長戈的禁軍郎衛。
“營中不得馳馬,來者何人?”郎衛手中長戈一擺,將趙景裕和高栩二人攔下。
“公子裕奉君上將令,前來報到。”高栩翻身下馬,將趙景裕扶下馬後,將手中令牌一亮。
郎衛接過令牌定睛一看,隨即拱手道:“切記營中不可喧嘩,公子請。”
趙景裕和高栩大步走入營中,這裏已經是一派戰前氣氛,軍士手持短劍腰挎長弓,成列地調動著;有一排排大車滿載物資,在營中穿行;一百輛鏽跡斑駁的戰車已經檢修完畢,有身著短衣的奴隸正在擦拭戰車上的鏽跡。
雖然忙忙碌碌,但營中竟是鴉雀無聲。趙王昇麾下趙軍的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可見一斑。
趙國連年征戰,軍中的士卒幾乎全是死人堆裏爬出來的百戰老兵,單論起戰力,趙軍也算得上中原數得上號的強兵。隻可惜趙國窮困,這等百戰悍卒卻沒有最精良的兵器——僅以武器來論,趙軍甚至還裝備著大量已經過時的青銅刀劍,而隔壁強大富庶的魏國早在十年前便淘汰了青銅刀劍,全軍列裝了更加堅韌耐用的鐵質兵器。
趙景裕雖然從未隨軍征戰,但對於軍營也並不陌生。二人穿過幾處崗哨,徑直前往趙王的中軍幕府。
走入營寨的中心區域,趙景裕眉頭一挑,驚喜道:“這是——戎王兄的軍旗?公子戎從北地草原趕回來了?”
映入眼簾的赫然是趙國長公子趙景戎的戰旗,這位趙戎公子已經二十八歲,足足是趙景裕的兩倍。自從這位趙戎公子十六歲成年加冠之後,便隨同趙王昇四處征戰,在軍中無論脾氣秉性還是戰功威望都有趙王之風,也是三軍將士心服口服的趙國大將。如今趙戎公子統兵兩萬鎮守北地雲中,可謂是震懾樓煩人的定海神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