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直播大唐:一月後穿越,觀眾們都瘋了

第049章:差之分毫,謬之千裏

最後的問題就是方向定位和通訊。

定位,顧名思義就是確定人或者物品的位置。

古代人的定位很是落後,在指南針沒有出來之前,人們隻能用太陽升起和北鬥七星來確定自己的位置。

雖然唐朝已經有了指南針,指南針的出現也確實讓人能更快的辨別方向。

但礙於科技的落後,古代的指南針也隻能確定大概的方向,僅此而已。

但別忘了,差之分毫,謬之千裏。

哪怕一開始隻偏一點點的方向,走到最後也和原來的目的地相差幾十乃至幾百裏!

有很多赴京趕考的書生文人花費幾年的時間,甚至都沒有見到京城的大門!

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走錯了方向,或者更直接點,他們走錯路了。

至於通訊,就是跟人聯係。

至於寧北為什麽要把通訊放在‘行’這一方向上。

就是因為寧北覺得古代的通訊也需要借助人力通行,所以說把它們歸咎在一起,問題應該不大。

通訊放在現代,借助互聯網的力量,自然是再簡單不過的事。

想要跟朋友聯係,隻需要發個消息,對方立刻就能收到。

去哪裏?直接發定位,對方就能立刻趕到。

但放在古代,通訊可遠遠沒有如此便捷!

古代的通訊甚至可以用落後來形容。

古代人想要跟朋友聯係,除了親力親為外,就隻能借助人力。

寫一份書信,然後派人騎馬過去。

拋開一係列風險不談,光是趕路都得需要十幾天乃至一兩個月的時間!

就算是將書信成功遞給對方,等到對方回了信,也還得需要同樣的時間!

一來一往,短暫一兩月,長則半年。

就算是最緊急的八百裏加急文書,也得用三五天才能將消息傳到朝堂上。

哪怕有什麽最緊急的消息,等傳入皇帝耳中時,別說黃花菜都涼了,可能都已經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