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了給崇禎關於海貿事宜的奏疏。
李念恩並未停筆,隻是簡單的休息了片刻。
便又開始提起筆。
書寫起了一封家書來。
根據李念恩今日領到的封賞。
崇禎皇帝特許他蔭封一族人為官身。
所以他現在得寫信回老家將這事給確定下來。
由於明朝有著十分嚴格的戶籍管理製度。
從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始,就將全天下所有的百姓的役藉由黃冊給確定好了。
此後的世世代代,無論家族人丁財富如何變化。
定在身上的役藉卻都是不會改變的。
除了常見的民籍、軍籍之外,還有匠籍、灶籍、官籍等等。
而每一種不同的役藉都代表了一種不同的職業。
根據這些職業的不同,朝廷還有各種不同的徭役標準。
可以說,役藉就是這個時代裏,一個人最大的身份標簽了。
是能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生存處境和一個家族是否興旺的關鍵信息。
而在這些役藉中,都不用去想,肯定是官籍最為尊貴。
被官籍編撰在冊的人,不僅可以見官不跪。
還能免除一部分稅賦和徭役。
可以說是實打實的特殊關係戶。
但這種能世襲傳承的官籍,也是整個大明最為稀少戶籍。
如今籍貫是官籍的人,甚至可能比皇親國戚還要少!
因為所謂的官籍,不是說你家中有人在當官就算作了官籍的。
而是要有一個實打實的能世襲的職位。
那才勉強符合了轉為官籍的條件。
從大明開國至今,除了開國時定鼎江山的那些文官武將。
後麵基本上很少有人能獲得如此殊榮。
當然,這一次李念恩獲得也還不是可世襲的蔭封。
但無論如何,當他的族人中有人獲得了這次蔭封。
那在他老家的當地,他的家族就已經半隻腳踏入特殊關係戶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