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恩在門口愣了一會,將腦子裏亂七八糟的感慨都丟到一旁。
走進飯廳裏後,接過秋月的話頭說道:
“這種事情,你就自己和秋菊商量著辦吧,也用不著來問我。”
秋雨嘟著嘴搖了搖頭,“那怎麽行?祭祖可不是小事,當然得老爺你自己拿主意才行。”
後世由於破過一場四舊,所以其實不僅許多封建糟粕被打破。
許多時代相傳的習俗,也變得沒有那麽重要了。
就比如在大明這個社會裏,基本上是個家有餘力的鄉紳士族。
其實家裏都有專門的祠堂,用來供奉自家祖先。
祠堂之中,一年四季香火供奉不斷,更會有專人看守。
而李念恩猶豫是出身貧賤,所以一直也就沒有這個規矩。
甚至就連年節之時的祭祖,也隻是和普通百姓家中一樣。
隻是提前飯菜酒水擺上,放好桌椅碗筷。
就算是請著自家祖先回來吃過一頓飯了。
但其實以他如今的地位,在這種年節之時,怎麽都該是置辦一張專門的香案,供奉上香火與三牲,才不至於算是丟了麵子。
可李念恩卻是一直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
所以直到此時,都已經要開始祭祖了,秋月才想起來嘀咕幾句這件事。
“那你們明年就看著辦吧,我的意思還是別搞得太麻煩了。”
李念恩說著又感慨了一句:
“你們看看城外那些災民,活著的人大過年的都還難吃飽一頓米飯,死了的人還有什麽可講究的呢。”
李念恩說到這裏,也不僅覺得有些壓抑起來。
因為根據他那並不算豐富的曆史知識。
知識大概知道大明的最後這些年頭裏,天災人禍好像是一年凶過一年。
像這樣在大過年都吃不飽一頓米飯的人,今後隻會是越來越多。
聽見李念恩這麽說,秋月本還想爭辯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