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船上的人都放下來之後,李念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錦衣衛進入漁村一般的崇明縣尋找安全的水源。
看著衣著華貴的李念恩帶頭走過來,一個皮膚黝黑垂垂老矣的老者迎了上來,拱手對李念恩等人問道:
“小老頭子見過幾位官人,不知幾位官人來此是作甚?”
進過一番詢問,李念恩才得知這老頭是前方這些漁民們的鄉老。
名叫張德貴,由於他年輕時跟著一些商隊走過幾天商,積累了不少見識,又還學會了計數與算賬。
所以這些漁民也都還是十分敬重他,平日裏凡事有個大小爭執,都會找他出來評理。
漁民中有個什麽婚喪嫁娶,也都會委托他來進行主持。
所以他在漁民之中也還算是頗有些威信。
搞清楚了這些,李念恩也十分和藹的坐在張德貴搬出來的板凳之上。
在一眾本地漁民的圍觀之下,與張德貴閑聊了起來。
雖然看是閑聊,但李念恩主要是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
將崇明島上的地質情況和人員情況都大致摸清楚。
“聽說這島上的縣城就是被大水給衝沒了的,你們在這裏住的時候,有發過大水麽?”
雖然張德貴能聽懂李念恩他們說的官話,但他自己說話的口音著實有些濃重,一句話裏經常還夾紮著李念恩聽不懂的土話用詞。
好在李念恩帶下船的有個船員原本是江浙沿海的疍民,居然還能勉強聽懂對麵說的話,所以大概能在李念恩覺得沒搞懂時,給他稍微翻譯一陣。
“發水,發水。年年都發水,六到十月發。”
張德貴說完後,習慣性的看向能翻譯船員。
可這話其實李念恩已經聽明白了。
隻不過,為了防止自己在交談中會錯意,所以李念恩也還是耐心的等著翻譯將它翻譯了一遍。
後麵又陸陸續續的問了些其他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