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著北方,李念恩沉默了良久。
直到抵達了鬆江縣外的碼頭旁,這才回過神來。
等到船長指揮著船員們將船停好後。
李念恩立在甲板上,等著陳暉招呼好手下。
這才第一個從跳板上走下了船。
鬆江縣的縣城不大,這裏不必常州府。
常州府城內有著這個年頭最為繁華的水道——京杭大運河貫穿而過。
整個東南方向的貨物都要經過這條運河才能抵達京師。
所以常州府無論是貨運商貿,還是人口麵積。
都要比鬆江縣這個小縣城大上許多。
一行人從碼頭下了船,順著鬆江縣城內最大的一條街道。
一邊觀察著周圍百姓的生活狀況。
一邊朝著鬆江縣的縣衙走去。
來到縣衙之前,還不等李念恩遣陳暉前去通報。
就看見縣衙大堂之外,此時是聚集滿了百姓。
正指手畫腳的對著縣衙內議論著什麽。
李念恩帶著陳暉等人擠進人群後,才發現原來鬆江縣縣衙內正在判案,所以引得縣城百姓擠在這裏觀看。
李念恩朝縣衙裏仔細看了一番。
此時的縣衙裏,除了維持秩序的衙役之外。
一個身材瘦弱皮膚黝黑,仿佛一尋常老農的老頭正端坐在公堂之上。
應當就是鬆江縣的縣令了,李念恩依稀記得這縣令名叫李岩。
看文書上說才四十出頭的年紀,沒想到居然是已經老成這般模樣了。
而此時在李岩麵前受審的則是一個富商打扮的商賈,與一個袍子還打著補丁的中年書生。
這其中最讓李念恩覺得有意思的就是書生的打扮盡管看著很窮。
但他卻能在公堂之上直挺挺的站著,以‘老師’‘學生’稱呼縣令和自己。
而穿金戴玉的商賈雖然看起來有錢有勢,但此時再公堂之上卻隻能老老實實的跪著,還得言必以‘草民’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