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末:遼東雄獅

第四十九回 北上

楊承應用人從來都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因此在茅元儀明確表示留下來後,便毫無保留的向他展示了自己訓練的成果和鐵匠鋪。

茅元儀也震驚於楊承應練兵的成果。

特別是在看到水字營和火字營的陣勢,槍兵如車輪旋轉般一波一波長槍同時前刺。

茅元儀被這潮水般的架勢嚇了一跳。

“這的確訓練有素。”茅元儀誇讚道。

“可惜,以步克騎需要大量的弓弩,我這裏沒有條件組建。”

楊承應很遺憾的道,“還有火器。鳥銃雖然有諸多缺陷,卻是未來打仗的利器,我這裏一杆鳥銃都沒有。”

“這個……”茅元儀想了一下,說道:“隻要能在遼東有力對抗奴酋的兵馬,獲得鳥銃沒問題。”

說完,他還不忘保證道:“大人放心,我在京中故舊頗多,我保證他們絕對能幫大人弄到一批鳥銃。”

“能不能搞到紅夷大炮?”

楊承應心中一動。

他想起了在徐光啟的建議下,大明陸續從葡萄牙人手中購買到了三十門紅夷大炮,後來訓練時炸膛了一門,留下二十九門。

也因為炸膛嚇壞了明朝官吏,便沒把它們用在遼東,而是一直放在了大明朝的京中軍械庫裏。

茅元儀眉毛一挑:“大人怎麽知道京中有紅夷大炮?”

“額,我從京中來人口中問到的。”

楊承應不能說實話,隨口敷衍幾句。

“這恐怕沒有辦法得到。紅夷大炮是國之重器,大人想得到幾乎是不可能的。”

“好吧。隻要記得給我鳥銃,我就心滿意足了。”

楊承應稍微一想,也是這麽個理。

曆史上,還是在孫元化建議之下,遼東經略孫承宗才問皇帝要了十一門紅夷大炮拉到山海關。

自己在朝廷眼裏是一個無名小卒,還不夠格弄到紅夷大炮。

另外,這種大炮與眾不同,有一定上手難度,需要有懂這項技術的士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