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幽州、冀州之外,豫州和荊州的黃巾叛逆也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至於其他州郡規模比較小,在靈帝開放募兵政策後地方武裝足以應付。
彭脫為豫州黃巾的主要渠帥,如今已凝聚七、八萬黃巾盤桓於汝南郡西華縣周邊,此地離陳國僅一水之隔。
許多百姓加入黃巾作亂,可依舊有部分百姓不願意,這部分人就成了受害者。
黃巾主打官員與豪紳,可他並不是隻打官員與豪紳,許多尋常百姓也招受無妄之災,無奈隻得背井離鄉,西華周邊大部分地區都遭受了破壞。
眾多百姓流離失所,而陳王劉寵與陳相駱俊在劉靖走後便定下策略,嚴閉陳國,排查所有有可能的太平教徒。
陳國這一係列政策下來基本避免了黃巾之患,與之臨近的汝南郡遭受大亂,流民數以十萬計。
駱俊見狀便與劉寵商定了接收流民的想法,對汝南的流民們進行了安置,且派人傳播陳國境內的安全性,吸引附近流民的加入。
從漢靈帝執掌國政後基本上每年都會發生地方反叛、征戰,但黃巾起義之前三年並無大規模反叛,使得國家得到一段時間休養生息。
長期的各地叛逆讓中央對地方已經失去了掌控力,很多地方都沒有再繳納賦稅。很多郡國王侯連租賦都收不起來,百姓們窮到了極點。
陳國在這麽長的一段混亂時期裏基本沒有受到衝擊,加上駱俊對陳國的治理,陳國一直以來都人口眾多且國富民強。
當自行招募義軍的政令下達之後,劉寵立馬拿出府內收藏的幾千張強弓和各式樣的兵器拉起了一支兩萬人的武裝。
劉寵的弓馬技藝非常嫻熟,是一位武王爺,曾經射靶,十射十中,皆中同一處。拉起軍隊後劉寵也是親自操練,與駱俊一文一武將陳國打造成了一個固若金湯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