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亭熱鬧起來了,似乎比這個夏天還要火熱。
因為李老板做出了每天出一批貨的決定,上次沒有拿到貨的商號終於不再圍著作坊鬧事,他們紛紛留下自己的夥計,又送來被褥和幹糧,一副要長期駐紮在此的樣子。
而這樣做的結果,是短期內新作坊門口的衛生情況堪憂。
為此,錢管家派人臨時搭建了一個窩棚,供排隊的夥計們在裏麵休息進食。但時間一久,這些夥計也嫌帶的幹糧太難吃、窩棚裏睡得不舒服,開始選擇了東鄉亭吃住。
於是每天一到飯點,總能看到排起長龍的夥計們放下被褥占位,然後一起來到東鄉亭,在幾個佃戶家的院子互相訴說著拿不到貨被老板罰錢的苦楚,也高聲催促著做飯的大嬸動作快些。
這些人的到來,使東鄉亭前所未有的熱鬧。
而東鄉亭外的作坊,每天上下班時浩浩****的場麵,也成為了一景。
因為嚴格的管理製度,工人們每天都按時上下班。每天早上,許多人從東鄉亭或西鄉亭出來,最後在作坊所在的高地下匯合,互相談笑著進入作坊,等到每天下班,又能看到他們浩浩****從作坊出來,再從作坊前的路上分道揚鑣。
東鄉亭的村民們從進貨的商人身上看到了商機,當然也有人從這些工人的身上找到了可以賺錢的機會。於是每天工人下班的時候,附近幾個村子裏走街串巷的小販都要過來一趟,賣點南瓜子、麥芽糖之類的小吃食,居然每天都能賣個精光。
在外人眼裏,東鄉亭和西鄉亭都過上了好日子。
但趙啟明最近的日子卻有點不大好過。
因為隨著瓷器的生產,團扇那邊也到了更新換代的時候。而團扇要更新換代,就需要新的詩詞。
為了這件事,忙著賺錢的李老板還特意托胡先生過來暗示過。
可寫詩又哪裏是那麽簡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