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裏。
趙啟明橫躺在地上,旁邊的案幾擺著四個空盤。
他剛剛吃了來到這裏之後的第一頓飽飯。
一盤韭菜炒雞蛋,一碗白菜燉豆腐,外加兩個雞腿,以及大白米飯。要放在他那個年代,這隻是普通上班族打個電話就能叫來的普通外賣。而他作為堂堂侯爺,卻吃的痛哭流涕。
因為老媽子們養豬大戶的出身,做的東西實在難以下咽,而他自己本身也不會做菜,所以三天時間下來,他幾乎是用純粹的理論知識,用了很大的力氣和才智,努力與堅持,才終於教會老媽子們使用“炒”這種烹飪技巧。
而在此之前,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炒菜”的概念。
雖然食用油已經存在了,但“智慧”的古代人民居然沒想過用油來做菜。所以這個時代所謂的烹飪,用到最多的方法,是無論什麽食材都統統扔進鍋裏,加些調料用水煮。
這也是這個年代的所謂“菜肴”全部都是湯湯水水的原因。
但除了湯湯水水之外,這個時代的所謂菜肴還莫名其妙的寡淡。
趙啟明也是剛剛才知道,這事主要怪漢武帝的奶奶。
因為太皇太後尊奉黃老之道。就像愛看《養生堂》,逼著全家一起頓頓白蘿卜,聲稱是在養生的老太太。
而這位太皇太後不僅自己尊奉黃老學說,還成功把封建迷信帶到了貴族圈子。
於是,上至太皇太後,下至侯國夫人,很多人都吞服丹藥上癮,以“鉛中毒”為榮。仿佛在這個年代,沒把自己吃的臉色發黑拉不出屎,就不打好意思出門跟人打招呼。
好在侯府比較理智。當然更可能是因為窮,總之多年來都沒有形成這樣的風氣。
但不吃丹藥歸不吃丹藥,日常生活中卻多少受到了黃老學說的影響。就比如飲食,老百姓想吃肉吃不上,貴族們卻崇尚素食,口味清淡,連最基本的鹽都不肯多放,跟清規戒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