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在旅途中多數時候渾渾噩噩。他也幾度醒來,對周圍的環境作出反應。
他隱約記得,自己在一個陽光暴曬大地的正午下車吃飯,就地方便,隨後又陷入沉睡;第二次下車是在皓月當頭的午夜。皎潔的月光和餐盒裏焦臭的食物,總令他不由得回想起,他頭一次與自由軍聯合伏擊軍方車隊的那個不眠之夜。
他依稀記得,多數時候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大多數時候他隻是躺著不動,或在狹窄的走道裏來回轉悠。漫長的封閉式生活,隻剩下意識會告訴他,身體該做出什麽反應。或吃,或睡……他全都照著做了,至於為什麽要做,他卻是不知道的。
第三次清醒時,已是早晨,他感到渾身難受。從火種口裏得知,這已經是第三天的早晨,他為自己迷迷糊糊睡了一整天而懊惱的同時,也得到了唯一稱得上‘好’的消息:車隊馬上就要抵達下一個目的地了。
軍方北部避難所始建於第三次世界大戰前夕,與另外兩座超級避難所同為共同軍事聯合體的戰時或戰前產物。同科技會深埋於地下的唯一避難所不同,軍方分立南部,北部以及西北部的三座超級避難所分為地下和地麵兩個部分。
早期因建造理念和內部思想不一致等原因,軍方共同軍事聯合體的工程師在設計避難所時,僅設立了堅固的地表型建築。後來隨著核戰爭日趨嚴重,工兵們不得不臨時在地下建造了深達百米的地底建築,作為地表配套齊全的龐大防核設施的補充設施。
後來,突如其來的浩劫席卷整個地球,地表環境嚴重惡化,本在各方有序控製之下進行的核戰爭所造成的核汙染得不到及時處理,更加劇了地表環境的惡化程度。地表一度不再適合生命生存,大戰與浩劫一發不可收拾。共同軍事聯合體的工兵們會同戰時陸續躲進地表避難所的普通民眾一起,夜以繼日在軍方高層的指揮下不斷向地底開辟新的建築。很難想象在那個地表環境極度惡化,人類居住環境最惡劣的年代,幸存的人類是如何在擁擠,沉悶,狹小的地底避難所裏度過漫長的黑暗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