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景扇,在曆經了三個月的發展,成為了文人雅士手裏的必備物之一。
衛良作為秀景扇的創始人,自然也就跟著出名了。
來河東郡,尋求商業合作,求財的,絡繹不絕。
一時間,衛良的口袋就鼓了起來。
畢竟秀景扇屬於奢侈品,中間的利潤大到離譜,衛良的身價直線飆升,一年的收入,都快趕上河東郡的一個小世家兩年的收入了。
有了錢的衛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研究如何造紙。
他開設了一個造紙廠,根據二十一世紀的造紙經驗,對現在的造紙技術進行了改良。
造出的紙,雖然沒有後世那麽雪白,細膩程度也達不到後世的標準,但在這紙上作畫,書寫,完全沒有問題。
衛良捧著新紙,忽然想起之前做扇子的作坊被燒之事。
為了防一手,衛良將造紙廠對外宣稱,造紙失敗,還在研究。
以免被人覬覦。
之後的日子,衛良在秀景坊,造紙廠與華佗的醫館三點一線的溜達。
王越對衛良的功夫訓練,也搬到了秀景坊。
衛良還利用石塊做了些簡易的健身器材。
本來是想用鋼鐵一類的。
隻是鹽鐵一類的產業,全都被朝廷給抓在了手裏。
超出一定量的鐵,買都買不到。
無奈之下,隻能用石頭代替了。
瀟灑的日子,沒過多久。
不知道是不是印證了衛乾的那句,“一時賺錢容易,一直賺錢難”的警句。
在第四個月的時候,衛良秀景坊的訂單量直線下滑,衛良也出現財政危機。
魯旦捧著三把扇子,走進了衛良在秀景坊的書房。
“少主,找到原因了。”
出現在衛良眼前的,是三把精致的折扇。
第一把通體漆黑發亮,打開後,有一股撲鼻的清香味傳來,扇葉上雕刻的,更是文人出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