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良沒有第一時間去阻止他們。
二十一世紀的思想告訴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然後柳蜜兒就衝了出去。
“光天化日之下,你們竟然敢做出如此惡貫滿盈之事!”
雖然走的是山間小道,但也是幾個縣之間的重要通道。
人肯定是有的。
但大部分的人,都與衛良這個後世人的思維一樣。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可當有人出手,那事態又變了,就變成了熱鬧了。
原本都已經準備離開的人,全都停駐了下來。
想要看下這個小姑娘,怎麽從三個大漢手裏救人。
故事顯然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麽精彩。
柳蜜兒的劍很快。
那三人在受傷後,便逃之夭夭。
三兩下就解決的戰鬥,完全沒有了觀賞性。
麻木的路人們,繼續著自己的人生。
衛良與王越沒有辦法,隻好牽著馬,朝著柳蜜兒的方向趕去。
“這位姑娘正好是要去楊縣,我們帶她一程?”
衛良打量了很久這個女人。
本來還想說些什麽。
看見王越在身邊,也就沒說出口。
女人一路上默不作聲,即使說話也隻與柳蜜兒說。
在到達一個岔路口的時候,女人卻是出聲了,“楊縣走這邊。”
“姑娘認識路?”
女人點點頭,“我的哥哥在楊縣,我是來投奔我哥哥的。”
衛良沒有說話,他看向王越。
王越出奇的有些平靜,看著衛良也是默不作聲。
“那我們走吧。”柳蜜兒拉扯韁繩,馬頭調轉向女人手指的方向。
然後小身板抱著比身體要大些的那女子,朝上山的方向走去。
對此,衛良隻能說,涉世未深。
衛良跟在後麵。
王越則落在了最後。
走了很長一段時間,柳蜜兒依舊沒有看到楊縣路標,就連房子都沒有看見一間:“姑娘,你指的路,是不是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