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終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堪堪將趙佑手中的木棍給奪了下來,王思齊忍不住開口說道:“什麽就對了!莫非是我王思齊的名聲,不足以為你兒子證明嗎?還是我清遠伯府的地位不夠!”
這話一出,一旁的陳智頓時臉色黑了下來,內心暗道一句:咱哥倆在整個京城,還有名聲這種東西?
我怎麽不知道?
木棍被奪,教訓自己兒子還被阻攔。
趙佑漲紅著臉說道:“王公子,我和你爹一樣,都是從皇上的貼身侍衛裏出來的老人了,也是在軍營裏吃了一輩子大鍋飯。”
“別人我不知道,你我還不知道嗎?”
“放眼整個京城,誰能夠不知道你王大公子的赫赫威名。”
嘶...這話說的王思齊都沒話了。
眼前的這老頭,話裏話外的意思簡直是再簡單明了不過了,王思齊忍不住爭辯說道:“無論如何,我現在也是朝廷命官,與你一樣!”
“那王大人,本官雖然和你一樣,但我兒子還是書生一個,再者說了爹打兒子恐怕也不過分吧,就算是鬧到皇上那裏我也占理!”
大明,將孝看的極重。
為官者,如果自家親人駕鶴西去,甭管你有多大的權勢,在朝堂上當了多大的官,到那時候就必須放下手頭的事情回家給爹娘守孝。
所以時常有人說:官路走的順不順,還得看自家親人活的久不久。
要是在什麽關鍵時刻家裏人去世了,稍縱即逝的機會也就和你沒多大關係了。
王思齊忍不住開口說道:“既然如此,那若是我將趙北念,同樣送至朝廷內為官,到那時你打的就不僅僅是自己的兒子,還是和我一樣的朝廷命官了!”
聽到這話,趙佑的眉頭一皺。
天下讀書人的願景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為官一方。
趙佑的想法同樣如此。
哪怕自己鬱鬱不得誌,因為性格在京城得罪了不少人,最終被迫隻能去當一個縣令,但這並不影響他也同樣想讓自己的兒子出仕為官,不說光宗耀祖,起碼也得出人頭地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