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工程研究所內,
自從船體結構問題被解決後,航母的建造又進入了有條不紊的環節。
其他模塊的工作人員也有些好奇結構係統的人是如何解決船體結構問題的,紛紛打聽了起來。
在從某些結構係統工作人員的透露下,得出了一個情理之中的結果。
果然是那名老教授,不虧是國之柱石!
與此同時,解決完船體結構問題之後,徐仁舉一時間又陷入了無所事事的狀態。
現在動力係統還未開工,就算開工了,估計也動力係統的人也不會通知他。
畢竟現在的他在眾人的眼中,隻是個運氣好混資曆的二世祖罷了。
直到有一天,正在研究航母配套圖紙的他,聽到了窗外傳來的呼嘯聲。
研究所旁就有個海軍基地,時不時就有戰鬥機升空巡航。
陡然間,聽著這熟悉的聲音,徐仁舉突然想起了什麽。
自己.....此前對船體結構的改動,好像縮減了兩架艦載機的載重空間,估計航母研發團隊也沒有在意縮減的兩架艦載機。
而且徐仁舉的單輪機方案本就節省了大部分空間,可以說,目前航母規劃的艦載機數量甚至還要比最初要多。
但航母團隊不在意,不代表徐仁舉不在意,他是個完美主義者,沒想到的話就算了,這麽一想,著實是有些心癢難耐。
想到此,徐仁舉的表情突然變的糾結起來,腦海中一直回旋著。
這可是兩架艦載機啊,萬一日後發生戰爭就因為這兩架艦載機的偏差失敗了怎麽辦?
為此犧牲的軍方士兵,豈不是都間接因為自己而死?
那這不成了我無心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很明顯這個時候,徐仁舉鑽了自己的牛角尖。
想了半天,徐仁舉覺得這是自己繞不過的死結。
此時的徐仁舉在想,如果船體結構已經無法改進,那麽有沒有機會改進艦載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