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工程研究所內,
自從上次徐仁舉在動力係統的加工車間露麵之後。
這位在航母研發團隊鮮有存在感的徐顧問也重新被眾人提起。
而這位徐顧問在動力係統所做的事情也被一傳十十傳百。
這時,研究所的眾人也紛紛對這位存在感不強的徐顧問有所改觀。
事情越傳越開,最後就連鄧衍先都聽到了。
不過相比其他人,他卻沒有露出什麽意外的神情。
作為少有的知情人,他自然對徐仁舉的水平無比的自信。
能自己設計出一個完整方案的猛人,在他身上發生什麽,鄧衍先都不覺得奇怪。
不過讓他意外的隻有一點,那就是在他默認的情況下,徐仁舉平白無故多了一個老師。
他所做的一切都被強加在這位‘老師 ’身上,但徐仁舉似乎是沒注意到一般,或者說注意到了一直沒在意。
一直都沒來找他要個解釋之類的。
這讓他意外之餘,心中不由得對徐仁舉再次高看了幾分。
按他目前所做的,說一句天資卓絕也完全不過分。
但鄧衍先知道,一個人光有天賦是完全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其品性。
徐仁舉在天資卓絕的同時還心性過人,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世界上從來不缺天才,缺的是不驕不躁的天才。
而在鄧衍先的眼中,徐仁舉就是這樣的人。
他相信,即便徐仁舉縱使不在船舶領域發光發熱,他依舊能在別的領域異軍突起。
.............
另一邊,回到實驗室的徐仁舉,正準備著矢量發動機下一階段的研究。
可這時他發現,實驗室內的材料不夠用了。
不過這也難怪,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意識到,他在某些方麵的敗家。
在這台矢量發動機上,他基本上什麽材料強度高用什麽,特別是一些稀有金屬,完全沒有節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