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延壽一番述說,眾人才明白怎麽回事。
原來,這平定縣有兩家大戶,即城西士紳許家和城北豪強婁家,也是買賣上爭利,手下人因事相仇,彼此各圖報複,結果越鬧越僵。當地官府、賢達曾經相繼出麵調處十數次,未有結果。兩家主人雖然也有意約束手下人,但始終沒有放下嫌隙,所以還是時常起糾紛。
許家乃士紳,依仗官府勢力多些,而婁家為豪強,江湖作派,兩相可可相抵,誰也占不了上風,誰也不甘居於下風。
許延壽念及自己年事已高,而兒孫輩多在長安和外地為官,一旦生變,鞭長莫及,所以有心與婁家和解。隻是此前當地有名望的人都曾出麵調停過,現在反而沒有合適的人選了。
他久聞茂陵邑郭氏俠義之名,當家仆來報牛保國與人在東街起衝突,而衝突對方是茂陵邑郭聰時,心念一動,隨即驅車前往東街,邀其一敘,希望郭聰出麵調解。
許延壽說出了自己的苦衷,郭聰聽了倒也有些躊躇,道:“調停糾紛,也是行善,未嚐不可。隻是此前當地諸公屢次調停,未曾見效。郭某一個外鄉人,如果僥幸勸導成功,豈不是駁了當地諸公的臉麵。莊主和婁家今後在西河如何與這些人相處”。
許延壽想想也是這麽個理,低頭不語,臉上顯出愁苦的表情。這時使女端上了酒菜,他便起身招呼眾人用餐。
郭聰見許延壽雖是富豪,卻也性情敦厚,心生好感,思忖了一會,道:“我想,你們兩家其實也沒有什麽深仇大恨,不過就是手下人挾怨生事而已。明日我們就去婁家調停,如果不成功,那也沒辦法。如果婁家肯聽我的勸說,那麽最好了,你們兩家就可以和睦相處。”
許延壽聽他答應去調解,大喜過望,端起酒卮敬他。郭聰端起酒卮,並未飲下,道“我還有一句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