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雙層盤,雙層內中空,在盤幫頂測穿一兩個圓孔,以便注入熱水,從而達到保溫的效果。”
“我們自己有好酒。如果沒有,酒店送來,還有溫酒壺、溫碗、溫盞、溫盅呢。”
二人邊吃邊喝。
邊喝邊聊。
又說大了臘八節。
武大郎覺得,可以借此顯擺一把了。
“臘八節的曆史,老爺知道嗎?”
“這倒沒有研究。隻是知道,臘八節喝粥。”
武大郎抿了一口酒,開始了他的演講:
“其實,開始不是這樣的。”
“在所有節日裏,臘八節定節最早。”
“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炎黃時期。”
“有確切記載,是南北朝時。”
“其實,臘八節最初的樣子,和古人打獵的習慣密不可分。”
“彼時沒有儲備糧食的能力。”
“打獵就成了冬季必要的生產手段。”
“人們在臘日打獵,用獵物來祭祀先祖。”
“盛唐詩人岑參有首詩《玉門關蓋將軍歌》,其中就有‘騎將獵向城南隅,臘日射殺千年狐’的詩句。”
“喝臘八粥,隻是大宋王朝才興起的。”
“是佛教的產物。”
“據說是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
“釋迦牟尼苦行時,餓倒在菩提樹下。”
“一位牧女用雜糧、野果熬成粥給他吃,救活了他。”
“隨後,釋迦牟尼在十二月初八這天悟道成功。”
“佛教徒為了紀念這件事,就在每年的這天煮粥……”
說到這裏,武大郎衝著西門慶笑了笑。
那意思,不知道吧?
西門慶端起酒杯:
“果然是高才。來,幹了這一輩。”
武大郎嘴裏應付著,心裏想:
高才你奶奶個頭!
這些東西網上一查一大堆。
若不是參加一個知識競賽,老子也鬧不清這些東西。
“既然武大廚對這個節日如此熟悉,一定有好的點子,讓我們過一個不一樣的臘八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