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以武立國,崇尚武藝,後來新曆皇帝登基才逐漸的開始注重文學,一開始隻是小辦,廣邀天下賢能。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小辦變成了大辦,每四年舉行一次,魁首者也可贏得皇帝的承諾,無論何事必應允。
為此其他國家也是蠢蠢欲動,如若贏了便可提下荒誕的要求,若如若對方應了,那就可以不動一兵一卒換取最大的好處,如若對方不應,那邊沒了威嚴可言,大奉朝的皇帝失信於人,有失國體,顏麵盡損,無論是哪種情況,他們都成了最大利益的擁有者。
詩會舉行了三屆,每次都是大奉朝占據魁首,可今年年輕一輩的人中卻罕少有出彩之人,再加上今年來參與詩會的國家甚多,老皇帝也極為頭疼。
“這次詩會,大家可有推舉之人?”
皇帝看向對麵的大臣,就看到原本交頭接耳的大殿猛地安靜下來。
“尚書大人,可有人選?”
被點了名,尚書才不得不邁出一步,“回皇上,李大人家的公子聽說十歲便可以通讀五經,可謂是少年天才,當能為皇上您分憂。”
李大人嚇得不輕,趕緊應聲,“小子年紀尚幼,恐不堪重任,倒是尚書大人家的公子,聽說前些日子還參與破了一件大案子,當真才是年少有為。”
所有人都知道宋臨讀書是個半吊子,不然尚書大人也不會費盡心力將人送進大理寺,這李大人這麽說無意是在揭他老底,氣的他當即臉色便是一沉。
“李大人這麽說是什麽意思,是不想讓你家孩子參加詩會?大敵當前,你難道就是這麽為皇上分憂的嘛!”
“皇上,下臣絕無此意啊!”
老皇帝揉了揉太陽穴,聽得頭都漲了,“夠了,無論是誰,總之你們記住,這次的魁首必須得是咱們大奉朝的人。”
“遵旨。”
如若被蠻夷之地的人贏了,先不說麵子上掛不住,萬一提了一個割地或者是退兵的要求,為了當年的承諾,老皇帝也必須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