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之命,陛下有令。
孫承宗,為平定寧遠立下汗馬功勞,特授他為鎮遼侯爵。一套盔甲,一千兩銀子,錦緞百匹。
祖大壽統帥兩萬大軍駐紮在寧遠城,給軍隊一年的口糧,其他兵力,退回大淩河。”
“多謝皇上,屬下一定會保護好大淩河的。”
“多謝聖主,我就算是死,寧遠一年也不會有事。”
…….
在將軍們看來,朝廷對他們的分封,對盜用糧草和私鹽的行為,都有很大的影響,可是孫承宗卻不這樣認為。
孫承宗坐鎮遼東多年,對大明軍隊製度的優劣十分了解。
大量的軍田被人霸占,糧食被人克扣,士兵成為了將軍的奴仆。
養了一批牲口,卻是徹底摧毀了守衛部隊的力量。否則的話,就算後金能打得過,又怎麽可能在這麽快的速度趕到大淩河?
士兵的腦袋,都係在了腰間。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會消失。連俸祿都被克扣了,那還能有什麽戰鬥力?
孫承宗以前多次向天啟皇帝上書,想要整編兵營和兵營,但都是無功而返。
在他看來,新皇帝剛剛即位,便將京營和二十六個禁衛團都開始整頓,會顯得有些倉促。
所以孫承宗才會如此爽快地同意撤退到大淩河。
可是他還是誤解了皇帝的意思。
崇禎的意思是,用不了兩年,這些建奴就會被攻破,到那時建造一個要塞,豈不是暴殄天物?
如果拋棄了寧遠,那就是自取其辱,所以崇禎不會允許任何人在寧遠駐紮。
他就是要自己成為大明最強的將軍,將所有軍權握在自己手裏。
“鎮遼侯爺,這是皇上的密令。等所有人都退下後。”那名負責傳令的太監說道。
孫承宗看到這道密詔,整個人都懵逼了。
皇帝讓他從關寧軍中抽出兩萬精英,組成一隻關寧鐵騎,雖然是他的管轄,但卻是屬於皇帝的,甚至還暗中派了滿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