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以重修明孝陵為名,率領著將近千名東廠的太監,向南京城進發。
到了南京, 他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直隸的土地和帳簿給沒收了。
魏忠賢在這個位置上待了這麽長時間,自然知道一些地方官員的事情。
之前都是他們送來的禮物,魏忠賢也懶得管。
如今急於立下大功的魏忠賢,哪裏還會有半點怠慢。
隨著魏忠賢的出現,他的名字,在這幾年裏,已經是臭名昭著。
特別是在南邊,為了給魏忠賢抹黑,他們甚至將他描述的如同惡魔一般。
…….
大明王朝已經有兩百多年了。而這些官員們,也早就忘了是怎麽被毀掉的。
人口增加了,卻沒有了更多的土地。
於是,農產稅收不斷增加,人們紛紛向那些有錢有勢的人逃稅,農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
朝廷對讀書人的優厚待遇,給予了官員們一定的賦稅。
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這些讀書人得寸進尺,完全不把朝堂放在眼裏。
藐視朝堂律令,
大量的接受臣民,將屬於朝廷的賦稅收入囊中。
至於那些被扣掉的賦稅,他們會怎麽想?
更要命的是,不少有錢人家,手中有銀子,又有糧食,靠著自己和官員的交情,一直拖延到了朝廷降稅再交稅。
這讓原本就捉襟見肘的朝廷,變得更加困難。
為此,崇禎決定將鹽鐵管理權從他們手中奪回來。
這也是崇禎派魏忠賢去追討各大豪門的銀子的原因,也是為了掩飾暗衛們。
是的,崇禎並不指望魏忠賢能夠統一南方。
讓他去南方,隻是想要引開他們的注意力。
好讓錦衣衛去收集南方各地鹽販子的信息。
南疆是一片地域,家族眾多,而大明的重心卻在北方。
這就造成了大明王朝在南方的勢力,遠遠比不上當地的家族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