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世,每當說起北宋朝堂君子與小人之爭,洛寒總會吐槽這些偽君子,今日就站在口水仗現場,他自然忍不住要吼一嗓子。
他並不是要站隊支持新政,就是單純地看不慣這種打著君子旗號,做事比小人還濫的人。
這對守舊派來說就是一個糟糕的信號。
皇帝和首相都尊崇洛寒,如果洛寒支持新法,保守派除了妥協,將無法在朝堂立足。
“洛真人,剛剛的奏折你也聽了,說的都是青苗法的弊病······”
鄒浩開始爭取說服洛寒,至少讓他處於中立狀態。
“剛剛的奏折很籠統,通篇沒有具體事例,就說青苗法擾民害民,至於如何擾民害民卻隻字不提。這就如同兩街坊吵架,滿嘴隻有一句你這個壞東西,其實他心裏清楚街坊不壞,他就是想罵······”
前世積攢的牢騷,今世必須發掉,洛寒站在中間凜然道,“這等奏折空洞無物,出發點卻十分惡劣,有閉門造車來誣陷新法的嫌疑,也有故意引起朝堂混亂的嫌疑,還有被人授意的嫌疑,朝臣為這等奏折吵得不可開交,完全失去了朝議本身的意義······”
眼見洛寒要揭開君子的麵具,鄒浩急了:“洛真人,你說過不懂朝政,不會給朝堂添亂······”
鄒浩這話看似普通,其實正中要害。
這是洛寒剛剛說過的話,他用洛寒的話做矛去刺洛寒的盾,能有效阻止洛寒進一步揭麵具。
“右正言說的是,我確實不懂朝政,但卻懂些道理,陛下推行新政是為了大宋江山社稷考慮,也是為百姓生計考慮,我們就拿青苗法來說······”
既然打開了話閘,洛寒便沒有退卻的意思,他不卑不亢道,“每到開春,農民捉襟見肘,為了把種子撒在地裏,不得不借貸來維記,向誰借,怎麽貸?自然是向富戶借,借的都是高利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