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願意走一趟?”馬漢山說。
“樂意之致。”司行方用力點頭說。
馬漢山看著王誌坦不吱聲,他在等這個家夥表態,如果這個家夥還是看不起營商的人,還想回去當小吏,那他會建議司行方和他分道揚鑣,食古不化的人,看不起商人的人,他都不願意與之為伍,也不讓自己同一陣線的人與之為伍。
“行方賢弟既要入商,那吾亦從之。”王誌坦已動搖了為小吏的理想,營商賺錢太快了,當小吏雖然算是近官,但賺不到錢啊。
事實上,大頌的社會氛圍,要比隋唐及另一時空宋後的明朝寬鬆友好得多,雖然文人當道,但對商人身份還是較易接受的,若是王誌坦處在明朝,絕對不會為幾百兩銀子就動搖了為吏的“理想”。因為,明朝時商人身份低下不說,而且還有錢也不敢花啊,老朱家專殺沈萬三這樣的有錢人。
古時候確實有很多奇葩事的,特別是明朝,不僅戶籍管理很奇葩,就連人們的衣食住行官方都出台很多奇葩的法規。官員上班辦公有辦公的服飾,朝會也有朝會的服飾,居家有居家服飾。商人有商人的服飾,農人工匠的服飾也不一樣。在明朝,無論什麽人穿錯了服裝是要砍頭的,蓋房子也有身份規定,蓋錯房子也是要殺頭的,有藩王的房子多開了一個門,便被逼全家自殺了。
“好,很好,兩位,隻要你們能把那個什麽李濁水和同州老農請來,我承諾,以後大凡在瓦缸寨拿貨,你們的價錢都比別人低半成。別小看這半成啊,極有可能每年你們可以多賺幾十萬兩。”馬漢山又畫餅了。
“啊…幾十萬兩?馬寨主你不是開玩笑吧。”司行方早就被忽悠暈了。
“賺多少取決於你們,而不在於我。我隻能告訴你,以後我瓦缸寨的產出,每年將會達數千萬或更多。”這一點,馬漢山倒不是畫餅,他有這樣的計劃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