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啊,現在聽說咱們朝有個胡大人,把他全身家當捐給了國庫,然後今年官府就發了通告,賦稅都減少了不少呢!”
農民漢手上動作沒停。
看著朱標愣神的樣子,表達欲就起來了。
“這稻子收的快,收得多,再加上朝廷的新政策,咱們能多出來不少。”
他摘下自己的草帽,露出純樸憨厚的表情:
“再過幾年,我家就能買屬於自己的地了。”
朱標聽見這裏,心裏一緊。
飽讀詩書卻又不嬌生慣養的他自然知道,佃戶有多麽辛苦。
一年到頭收獲的糧食,一家人夠吃就不錯了。
沒想到,現在因為水稻的來臨,佃戶不僅吃得飽,還能存下多餘的錢。
這是多大的改變?
想到這,朱標神情複雜的看了胡定山一眼。
麵前這個看起來無所事事,吊兒郎當的人,居然在農民眼中的形象這麽高大……
看來,他也不是一無是處。
而是真真正正造福了大明百姓的人。
“為了表達我們對他的感謝,咱們還在村裏建立了一個生祀呢!”
農民漢哈哈一笑,手指著不遠處冒著嫋嫋炊煙的小村莊。
胡定山一愣,他還沒死就開始給他燒香了?
這有點無福消受啊!
朱標一聽,更是滿臉不相信。
這個村子裏的人都這麽窮了,哪來的錢做生祀?
朱標甚至懷疑,麵前這個憨厚的農民漢,會不會是胡定山找來的托?
不過,看著農民手上粗糙的大繭,朱標到底沒把這話說出來。
他拉起胡定山,就朝村子的方向走去。
要知道,古代被生祀的人,無一不是當朝大儒。
比如說唐朝大名鼎鼎的狄仁傑,就被立過生祀,宋代丞相李穀,淮陽群眾上千人請命。
而胡定山今年才多大?恐怕比自己還小上兩分。
父皇還尚未有過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