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官驛變為民驛?”
朱標聽完這番話,不可思議的問了一句。
他臉上滿是震驚之色,十三弟這個想法,未免也太過於特立獨行了一點吧?
與多修路相比而言,驛站改革這件事聽起來似乎有些過分了。
畢竟,驛站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朝廷對全國各地的控製線,朝廷的各種政令、邸報、奏折等等,幾乎都是通過驛站來完成的。
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朱標吃驚的看向朱桂,遲疑的問道:“十三弟,驛站可是朝廷重器,怎可改於民用?怕是有些不妥吧。”
他覺得這個辦法應該是行不通的。
官就是官,民就是民,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朝廷每天都會有許多政令和旨意,都是通過驛站來迅速傳遞到大明各地,同樣,地方官員上報奏折、邊關傳遞軍情也是如此。
倘若將驛站分為官驛和民驛,這豈不是要亂了套麽?各種消息泄露出去怎麽辦?
朱桂輕聲一笑,“太子哥哥,你要把思路打開一些,再來看待這件事。”
對於大明而言,改革驛站,其實還真的是一件大好事。
大明十分重視驛站,幾乎在全國各地都興建了驛站,數量極多。
這對於鞏固朝廷統治來說,當然很有好處,因為朝廷和各地官府傳遞消息速度非常快,不太容易出問題。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這過多的驛站數量,給朝廷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
畢竟驛站不是簡簡單單搭個房子在那就行了,還需要配備相應的人手,飼養馬匹,準備糧草。
毫無疑問,這些東西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金錢。
大明國力強盛時還好,一旦開始展露頹勢,這個驛站問題立即便轉為沉屙頑疾,開始不斷的給大明朝放血。
直到最後朝廷痛定思痛,開始裁撤驛站,結果裏麵出了個闖王,直接將大明朝推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