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這裏乃是大明九邊重鎮,為了守衛邊關,本就人丁興旺。
自從朱桂來到這裏就封以後,他采取了許多便利商貿的措施,又修築了數十條寬闊平坦的道路,極大的刺激了大同府的商業。
尤其是朱桂下令在大同府境內不收取任何關稅,商人們全都暢通無阻,又有著裝備長槍的侍衛來回巡視,因此各地行商紛紛前來,市麵上一片繁榮景象。
當朱桂帶著朱標開始在大同府城內轉悠以後,眼前的這一幕幕景象,讓朱標目瞪口呆。
“十三弟,為何大同府的商業如此興盛?”
朱標四下打量著,眼神中充滿了不可思議。
大同府城內被規劃的極好,朱桂以代王府為核心和界軸,將整個城內分為東南西北四大坊市,每個坊市內均設有大型商業市場,供商人們擺攤開店,看上去井然有序。
每個坊市的市場上,均有來自大明各地的暢銷貨物在售賣,無論是西北之地的特產,還是東南那邊的海產,甚至是來自西域的一些特色商品,都能在這裏看到。
朱桂笑著對他說道:“其實也沒什麽可稀奇的,我隻不過是將大同府這裏的商業優惠幅度提升了一下而已,再加上修了幾條路,又不收取關稅。”
“商人們本質上都是些逐利之人,他們發現了我這裏的好處,自然就蜂擁而來。”
朱桂指著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隻要有利可圖,商人們什麽買賣都能做,站在官府的角度上來說,並不需要付出太多成本,適當的傾斜一下政令即可。”
朱標聽得有些似懂非懂,臉上露出幾分迷茫之色。
這是來自後世幾千年的商業經驗,是經過許多商業精英實踐並總結出來的菁華,朱標雖然是大明太子,也難免聽得懵懵懂懂。
朱桂見狀,便帶著他往市場西北方向走去。
“大同府因為地處邊關,有著先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條件,所以在這裏,有一樁買賣是最興旺的,也是最賺錢的。”